2024年10月14日 10:00 上海
题目
汉语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音乐与言语信息的跨域感知能力及其临床应用
主讲人:于珏 博士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言语语言加工研究中心
时间、地点
时间:2024年10月16日(周三)18:30—20:00
地点:邯郸校区光华楼西辅楼702
摘要
音乐和语言联系密切,两者在声学上、功能上和认知上都具有相似点,这使得音乐与言语之间的跨域互动一直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学龄期汉语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以下简称耳蜗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跨域(言语 vs音乐)音高事件及跨功能(语言意义vs.无语言意义)音高事件的感知情况,通过与健听儿童作比,探究耳蜗儿童音高感知缺陷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耳蜗儿童自上而下的音高调控薄弱,语前聋经历导致其缺乏足够的母语经验,对母语中自然音高曲拱的内化不足。(2)就跨域音高感知而言,耳蜗儿童的音乐音高感知表现不如言语音高感知。即耳蜗儿童保留了对连续音高曲拱的粗略加工能力,但精细加工能力却远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3)在音高方向感知上,耳蜗儿童对基频波动细微的音高感知存在困扰,而对较大的基频差值较易察觉音高变化。因此,平调是他们感知最为困难的音高曲拱方向。(4)耳蜗儿童的生理年龄会影响音高感知的反应时间。耳蜗儿童的年龄越大,在音高辨认上需要的判定时间越短,这体现了音高感知随着儿童生理或认知的发展会在加工过程中变得更为轻松。(5)听觉早期干预能显著提高听障儿童的音高辨认速度和敏感度。
主讲人简介
于珏,女,同济大学言语—语言加工中心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理事、国际语音学学会成员。近年,在《当代语言学》《中文信息学报》《中国语音学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Journal of IPA、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中残联听力语言残疾预防与康复专项基金1项,浙江省教育厅课题1项,申请专利2项。曾获第37届上海教育技术协会优秀成果三等奖,胡百熙语言学奖一等奖,同济大学育才教育奖二等奖,全国“教学之星”教学比赛二等奖。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
复旦大学语言学实验室